亲子交流要善用非语言沟通
亲子交流要善用非语言沟通,一个肯定的眼神,一个温馨的拥抱,甚至只是点点头、微微笑都能胜过千言万语。因此,家长们千万不要吝惜你们的神态和动作,下面看看亲子交流要善用非语言沟通。
亲子交流要善用非语言沟通1
非语言在沟通中影响巨大
我们知道,人与人互动的目的,就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。依据研究分析,在日常的沟通中,一般人以为影响力最大的是用词遣字(语言内容),其实仅达到7%的效果。
和语言相对的非语言信息,其影响力却高达93%,其中55%是通过眼神、表情、姿势、手势、动作等身体语言来表露,38%的影响力是由语气(音调)表现出来。因此,在整个沟通中,非语言沟通就成为影响信息传达的最重要因素。
人们在潜意识层面或刻意的意识下,凭借各种眼神、表情、姿势、动作与声调等身体语言,传达出千百种可能自己都压抑不住或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情绪化信息。所以眼神、表情、姿势、动作与声调等,都被归纳为非语言沟通的要素。
重视和孩子间的非语言沟通
“爸爸妈妈,如果你们爱我,就经常抱抱我;如果你们爱我,就经常亲亲我;如果你们爱我,就多陪陪我……”正如这首歌传达的孩子们的简单心思,爱,并不一定要说出口,抱抱、亲亲、陪陪都是孩子希望你和她沟通的方式,这便是爱的语言,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。
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:“如果你会用爱的语言教育孩子,不如给孩子一个关爱的眼神;如果你会用关爱的眼神教育孩子,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微笑;如果你会用爱的微笑教育孩子,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。”教育孩子时,你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,还应该重视与孩子之间的非语言沟通,学会通过目光、表情、服饰、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。
亲子交流中的那些非语言方式:
1、抚摸。满足孩子肌肤饥渴的心理需求。
2、拥抱。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和温暖。
3、亲吻。让孩子感受到你开心和快乐。
4、握手。传递你坚定的力量。
5、点头。传递认可和鼓励。
6、微笑。传递默许和包容。
7、眼神。表明你是默许、支持,反对。
8、表情。传递你内在的态度。
亲子交流要善用非语言沟通2
大家都知道,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相处方式就是沟通,通过沟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,才会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态度。
陌生人成为朋友往往就是从沟通开始,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,不过除了陌生人之外,亲人之间想要相处和谐,实际上也离不开沟通。
沟通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述,也不是父母因为自己的身份,用命令式的语气指使孩子做事,而是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意。
不过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,大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,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孩子根本就不愿意理会家长的话。
到了最后家长忍无可忍,对着孩子发火,即便能勉强孩子暂时听话,可是孩子的态度很明显,就是不情不愿的,做起事情来自然也是大打折扣。
父母觉得孩子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,孩子觉得父母霸道专横,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愈发僵硬。
但是对父母而言,他们内心一定是想要和孩子好好的沟通,让孩子乖巧听话。
只不过在沟通的过程中,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方式的不恰当,因此才会造成两人之间的隔阂。
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最重要的还是尊重二字,这一点是大多数家长都忽略的地方,他们觉得自己赋予了孩子生命,所以有足够的底气对着孩子颐指气使,孩子就应该听从他们的所有教导。
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,孩子也是独立的.个体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自然也会想要得到对方的尊重。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办法好好沟通的症结所在。
对那些不善于沟通的父母而言,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好办法,沟通不一样需要多么华丽的言语,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,让沟通效果大大增加。
和孩子沟通,父母最好坐着椅子
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董卿,曾经的一个动作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赞扬,她在采访一位坐着轮椅的嘉宾的时候,半跪在地上和对方视线平齐,虽然这个举动很小,但是分外暖心。
这一点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也很重要,因为年龄的差距,父母和孩子最初的时候,在身高上是有差距的,父母倘若站直身子和孩子沟通。
从孩子的视角来看,他们必须仰着头和父母对话,这样的交流过程,是极其不平等的。无形之中就最近拉开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,让对方感觉父母和他们不是一类人,自然会从心里抵触父母的教诲。
即便父母好声好气的和孩子讲话,可是在孩子看来,这样的沟通方式和教训没有差别。
所以想要让孩子更专注父母的话语,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父母最好坐在椅子上,和孩子处于同一水平的视线上,不需要孩子抬着头仰望父母,将注意力分散在其他的地方。
而这样的沟通方式,也能让父母更加精准的捕捉到孩子的细微的表情变化,可以及时调整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。
而孩子也能从父母的这个动作中,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,他们也会卸下自己心里对父母的防备,更加乐意和父母进行就交流。
假如父母一直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,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,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因此对父母产生排斥的情感。
沟通中身体语言也同样重要
许多科学研究都已经表明,双方在进行沟通的时候,身体言语也同样的重要,有的时候利用好身体语言,收到的效果甚至会比当初的语言,更加有效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当一个真正开心的时候,脸上的表情是无法掩盖的,就算他要伪装自己的情绪,然而一些细微的表情还是会出卖对方的内心。当你和一个人进行沟通的时候,对方笑容满面,你也很容易被对方的情绪感染,连带着心情也会好上很多,自然也会更加乐意和对方交流沟通。
但是,反之如若你和别人沟通的时候,对方虽然言语上没有表露出什么不好的情绪,但是耷拉着一张脸和你讲话,自然也会有厌烦的情绪产生。
情绪是有磁场的,在磁场范围内,大家也很容易会受到情绪的干扰,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句话,“负面情绪会传染”,讲的就是情绪的干扰,当然除了负面情绪之外,积极的情绪也会起到感染的作用。
传播情绪,不是只有语言才能表达,身体动作往往也会出卖一个人的情绪。
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的时候,父母不想苛责孩子,和孩子说没有关系,可是脸上的表情却很严肃,孩子一看也就明白了,父母实际上是不高兴的。
即便父母讲了没关系,可是孩子内心还会因此受到煎熬,变得敏感,自卑,脆弱。反之,父母倘若在和孩子说没关系的时候,表情放的柔和一些,那么孩子才会真正将这件事情放下。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影响自己的情绪。
这种看起来像是原谅的无声谴责,实际上更加折磨人。因为父母言语上没有责怪孩子,孩子即便想要好好和父母解释他们也找不到突破口,只能将这些话藏在自己心里,在父母发问的时候,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。
当父母放下自己的姿态,不再绷着一张脸的时候,孩子才会毫无芥蒂的和父母讲述,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误,父母在借机教导一二,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。
而流露在表面的威严,也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,比如父母经常打骂孩子,这确实是一种短期有效的方法,通过这样的方式,孩子在当下一定会被父母震慑,但是内心是不是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,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。然而可以确定的是,他们的认错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父母的畏惧。
而这样的畏惧感,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影响,日积月累之下,大部分这样的孩子性格会变得内向,不愿意和人沟通,不愿意表达自己。
还有一部分,在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,或许也会将积压的情绪一次性爆发出来,那个时候,孩子的叛逆会来的强烈很多,反弹之下的叛逆,很容易让孩子脱离父母的掌控。